唢呐声声贺新春
陕北民歌手
妙趣横生的剪『纸作品
色香俱全的年茶饭
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♀”,这句民谚在陕西甚至全国,可谓耳熟能详。绥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富集,是陕北黄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千百年来,绥德人民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生生不息,不仅孕育出一代又一代顶天立地的“绥德汉”,更是催生了石雕、剪纸、民歌、秧歌、唢呐等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,它们不仅是▼绥德历史文明的见证,也是当地老百姓勤劳智慧的结晶。
长期以来,绥德县以非遗传承能力建设为核心、以融入人民现代╲生活为导向,注重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,让非遗传承、保护、创新和发展融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。目前,绥德有非㊣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3项、省级8项、市级23项、县级89项;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、省级14人、市级45人、县级120人,非遗保护项№目的数量和质量在陕北地区占绝对优】势。
保护:让非遗所以那時候文化源远流长
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ξ的“活化石”。绥德非遗项目之丰富、传承人〓技艺之精湛,令人叹为观止。然而,在工业社会的快节奏中,多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失去生存与繁荣的土壤,有的甚至濒临灭ζ 亡,绥德也不例外。
近年来,该县制定出台了县∩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♂办法;建立了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◇项目名录保护体系,申报了国★内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公布和授牌传承基地和传习所55个;举办绥▓德县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公益宣传活动7次;承办祖龍佩中了陕北“三区”新农村巧匠(石雕技艺)培训班和〓社区陕北秧歌人才队伍提升培训班;组织开展陕北秧歌等项目展演活动;启动因“7·26”洪灾损毁※的非遗专项档案恢复工作,2020年底,恢复非遗专项档案约130盒、数字化光盘复刻●约500张,为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〖的数字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。
绥德县文化馆馆长雒胜军介绍,为了让更多的人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,该县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求點擊日、重大节庆宣传活动为载体,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;通过举办展【览、座谈会,开展专题演出等形①式,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;利用文化馆、晋剧团进广场社区ω 展演,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,共享非遗保护↓成果,展现传统文第一百七十三化的魅力;组织石雕、秧歌、唢呐、剪纸、面花等非遗项目参加中央电视台和2018《魅力』中国城》(榆林)竞演活动,宣传绥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∞。
传承:让非遗文○化历久弥香
春节临近时,是绥德汉王红波最忙的时候。他和ξ 妻子经营着一家小饭馆,五魁八碗是他们的“拿手菜”。“五魁八碗”是绥︾德人过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年茶饭。将炖肉、烧肉、丸子、酥鸡、清蒸羊肉、猪肉⌒ 钻鸡等8种组成席饭叫♀八碗,其中5种组成席饭叫五魁,寓意荣登武举魁首∏。
王红波说,小时候对过年的记忆,就是父亲给一大家子做年茶饭,那个味道回味无穷。他开饭店20多年,顾客都说他的蛋包饭和烧肉做得最棒,近10多年来,他一直专业做↘年茶饭,可谓“供不应求”。王红波说,刚进入腊月就开始接受预订,已经卖了4000多碗,很多人都是邮寄给外地的◤亲朋好友。
据悉,绥德的年茶饭饮食文化延续已有千年,每逢过年,家家户户》都制作年茶饭,这也是绥德民俗文化的慢慢恢復重要部分。2011年,绥德年茶饭入选市级△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年茶饭的传承只是绥德♂非遗传承的一个缩影。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,近年来,为有效保护▃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鼓励和支持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№人开展传习活动,绥德先后命名▂了三批代表性传承人共120名。
目前,绥德县公布命名县级非遗传习所和传承也慢慢基地共55个,其中18个拥有基础专业配置,能够自由开展本专业的传习活【动,每个传习〗基地平均每年开展宣传推广展示活动20多次,受益人数达1000人左右,为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奠定了基础。
绥德县还以绥德千狮大桥、天下第一石牌楼↑、石魂广场、汉画像石馆、绥德展览馆、非遗陈『列馆(灾后恢复重建中)等作为平台,组织百姓和中小♀学生参观、体验,学习“工匠精神”,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发展: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
石雕是绥德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。日前,农业农村部发布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》,绥德县鲍武文入选“国字号”能工巧匠。
鲍武文是绥德石雕国︻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中国民⊙间艺术家协会授予“中国民∮间工艺美术家”称号。绥德石雕源远流长,世代相传,工艺种类繁▲多,用途各异。与人民生活最为贴近的石宅居、石器具,堪称文物精粹的汉画像◣石,精美№的石狮子工艺品,集石ㄨ雕工艺大成的牌楼、龙柱等,无一▃不令人赞叹。而绥德石雕╲中,最有名的当数石狮他根本就不可能是對手子。绥德的石雕匠人雕刻石狮子♀基本都是凭借想象和悟▲性,但作品却活灵活现。
与其他非物质文〒化遗产有所不同的是,绥德石雕并没有被时代抛弃,而是随着时代的发→展更加蒸蒸日上。当代绥德石雕产业发展迅猛,产品种类繁ぷ多、功用齐全,工艺推陈出新,更具卐现代化,不仅誉满全国,而且远〗销日、美、英及东南亚国家,年产值达2亿多元。同时,促进了非遗助力扶贫和文旅融合发展。
如◆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?绥德县积极组织业务人员下乡,发现↙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,并∮进行辅导培养。举⌒ 办培训班,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,培养了一批民间艺人,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发挥了⌒积极作用。
该县还鼓励乡镇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、传统庙会文化活动,以传〓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,形成一批独具Ψ 绥德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精品,打造“镇镇有节会、月月有活ω动”的文化格◥局,成为绥德特色文化品牌。
绥德已陆续举◢办了“我在绥德过大年”民俗民间↓系列活动、国际石雕文化艺术节等多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♂和保护活动,组织非遗项目参加↑竞演活动,宣传绥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,让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走出去。剪纸、秧歌、石雕等非→遗项目频频在国际、国内大型∩展会中亮相获奖,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“非遗热”,让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活”了起来。
奔驰宝马游戏主☉办 市政府办※公室承办 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
网站标』识码:6108000003 陕ICP备06001574号 陕公网◥安备 61080202000190号
办公地址:陕西省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联系电话:0912-3893665